健康養身★吃飯前不能再用濕紙巾代替洗手,細菌還是要這樣洗才行~~

吃飯前不能再用濕紙巾代替洗手,細菌還是要這樣洗才行~~

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隨身攜帶濕紙巾,在飯前或出入公共場所後,隨時拿出來擦一擦以代替洗手,認為這樣做既省事又衛生,甚至錯誤地認為可以消毒滅菌。但是,我要提醒消費者,濕紙巾中含有多種添加劑,過度接觸可能造成皮膚過敏,最好的消毒方法還是用肥皂洗手並用流水衝洗。

  許多消費者都認為,「濕紙巾」顧名思義應該是紙質的。但是,生產濕紙巾的主要原料其實是無紡布,其主要成分是丙綸級聚丙烯。因此,大量使用濕紙巾不僅浪費了寶貴的石油資源,而且丟棄後不易分解,易造成新的「白色污染」。

  濕紙巾的藥液含量一般在80%左右,主要成分是水與添加劑。為避免水與藥液發生反應,濕紙巾中使用的水必須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水如精製水、純水等。

  添加劑的種類也很多,包括保濕劑如丙二醇,可以幫助藥液中的有效物質溶解在水中,使水分不容易揮發;防腐劑如苯氧基乙醇、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等,可以保持濕紙巾中各種物質的活性;抗菌劑如乳酸納、桉樹葉等,消滅並抑制洗手液中的細菌;表面活性劑如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、聚醚等,用來去除污垢和油脂,達到清潔作用。

  由於濕紙巾含有多種添加劑,接觸過多的防腐劑、酒精等化學成分,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等皮膚過敏問題。而且一般人用了濕紙巾後就不會再洗手,化學成分會殘留在手上,對兒童尤其不利。美國的一項研究也表明,濕紙巾重複使用時,非但不能清除細菌,反而會將一些存活的細菌轉移到未被污染的表面。因此要注意,最好每擦一個新表面換一張紙巾,更不要用它擦拭眼睛等敏感部位。

  一般來說,我們用肥皂洗手的話,基本上能將手上的細菌全部殺滅,加上流動水的衝洗,蛔蟲卵等都能清洗掉,而使用濕紙巾就沒有這麼好的效果了。

  在此提醒消費者,一定要明確濕紙巾不能完全代替用肥皂洗手的作用。在購買濕紙巾時,首先應儘量到大型的商場及超市中購買,選用廠家信譽好,有質量認證的產品;其次,還應儘量選用每片都有獨立小包裝的濕紙巾,如選用抽取式濕紙巾,每次用完後應密封,盡快用完,以避免其有效成分揮發。

圖:台海網

文:大公網

相關推薦

2021.05.22更新【NOW健康 陳敬哲、陳如頤/整理報導】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,台灣因新冠肺炎(COVID-19)死亡者,截至2021年5月23日為止,已經有23人不幸病逝。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,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,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。 自從2020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曾正豪報導】小志到了3歲還不會開口說話,成天獨自盯著旋轉的玩具,一拿走就哭鬧不已,家長因此著急帶他就醫。早療團隊評估後發現,小志患有自閉類群障礙症,進而將小志轉介給臨床心理師,讓小志接受社交互動的訓練,增加其社交動機,一方面透過遊戲增加小志的社交參與程度,同時也提供家長安撫兒童情緒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曾正豪報導】值此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,民眾除了戴好口罩、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外,有慢性病的癮君子,正是戒菸自救的好時候。醫院戒菸服務 由被動改主動臺中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傅彬貴表示,根據正在召開的美國胸腔醫學年會大會報告指出:「使用傳統紙菸或者電子煙,都會使呼吸道的免疫功能下降,增加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曾正豪報導】受到疫情影響,政府啟動學校停課不停學的措施,許多企業也紛紛執行讓員工在家辦公模式,再加上連日來高溫炎熱,讓許多人宅在家,但除了努力防疫外,也要注意熱傷害。國民健康署表示,室外受到輻射影響容易造成熱傷害,但當室內空氣不流動,導致熱能無法排出,這時環境溫度升高,對於老人或兒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